杭州:推进儿童福利JN SPORTS机构提质转型

  新闻资讯     |      2024-02-16 18:43

  JN SPORTS杭州市近年积极探索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寻找兜好底与促转型平衡点JN SPORTS,强化“三重点一拓展”,激发创新转型活力,挖掘服务提质潜力,兼顾转型速度与质量,盘活资源,破解不平衡难题,逐步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体化。

  随着机构孤弃儿童年龄的增长,杭州市儿童福利机构孤弃儿童人数逐年下降,2016年至2021年全市8家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数量减少30%。为让全市375名孤弃儿童获得优质均衡的成长环境,杭州市持续推进机构孤弃儿童区域性集中供养,充分挖掘全市儿童福利机构场地和专业服务优质资源,采取“户随人走”的方式,分区域、分阶段将临平区、临安区、桐庐县等6地55余名机构孤弃儿童转入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养育监护,同步保留儿童数量多、场地设施好、专业能力强的萧山区、富阳区两家机构,形成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的机构新布局。县级机构腾出场地和人员,能够集中资源促转型。

  制定《杭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指引》《杭州市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和队伍建设标准(试行)》,明确机构基础建设、人员配备、管理制度JN SPORTS、服务功能、资金保障和改革创新共六个转型增能指标。区分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建设标准,主城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场地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非主城区通过提升改造原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设备转型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围绕转理念、提功能、优环境,开展“一创建三选树”活动,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逐步推进全市14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体化运行。立足未成年人保护阵地资源特点,建立主城区与市本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资源共享机制,强化监护干预服务功能落实,规范监护落实、分类安置、监护监督工作流程,对承担临时监护少于7天的未成年人由主城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负责照护,对承担临时监护7天及以上的未成年人采取亲属委托抚养、家庭寄养或转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代养等方式进行安置。

  突出照护质量提升,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探索“养康教治置”与社工服务融合的“5+1”一体化发展模式,设立劳模工匠工作室和嵌入式社工站,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抚育、康复、医疗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和机构内培社工在需求调研、活动组织、项目开发、安置评估等方面具有的方法提供、能力建设、精神感召和资源整合的功能,让集中供养儿童获得更高质量的综合服务。突出“添翼护童”项目打造,充分挖掘机构现有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建成“添翼乐园”和“添翼幸福学院”,依托“添翼系”阵地,形成“职教+特教”融合教育新模式,兼顾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结合重点训练和多重干预,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其成年后安置打好就业创业基础。突出康复功能提升,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狠抓基础训练设施和设备优化,提升治疗室、康复训练室和培训教室等场地环境JN SPORTS,配齐配好康复评估工具、教学设备和训练器具,首批纳入本地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范围,保障机构内300余名残疾儿童获得全面安全、精准专业的康复服务。

  围绕“做什么”,主动摸清需求。全市48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150余名社会散居孤儿、830余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7800余名困境儿童列入需求摸排重点对象,借助儿童主任队伍力量,核实和综合分析儿童需求,形成监护兜底、氛围营造、康复递送、队伍培育共四大类服务功能拓展清单。围绕“护得好”,筑牢监护兜底,全市两类机构累计为50余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4名法院指定民政部门长期监护的儿童进行妥善监护照料。围绕“普好法”,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持续壮大“护童百千万”党建联盟,组建“添翼先锋服务队”,广泛凝聚法律、社工、教育等各方力量深入村社加强日常普法宣传,广泛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相关法律法规,营造爱童护童良好社会氛围。围绕“促共富”,依托儿童福利机构优质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康复队伍,持续深化“添翼计划”项目提质拓面活动,面向困境儿童的基本康复服务供给实现了进一步改善、提升和丰富,通过精准识别需求,累计为317名7~18周岁贫困家庭患重病和残疾儿童开展高质量集中康复和特教训练,有效缓解了困境儿童家庭精神和经济双重压力。围绕“强队伍”,抓实培训全覆盖和上岗培训,对全市191名儿童督导员和3184名儿童主任(未保专岗)每年至少轮训1次。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进村(居)”,引导父母及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促进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技能提升,促进儿童主任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和提高关爱服务技能,营造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友好氛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